首页 资讯 国内 民情民生 财经 旅游 社会 关注 法制 公益

杂谈

旗下栏目: 时评 杂谈

干部要正确面对“差评”

来源:即刻导报网-法讯 作者:许谨谦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05
摘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工作作风行不行,群众大家一道评。干部作风怎样?机关作风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

       法讯网特约撰稿人  许谨谦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工作作风行不行,群众大家一道评。干部作风怎样?机关作风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

    然而,我们有的干部听不得逆耳忠言,只喜欢被歌功颂德;有的受不了群众的批评指点,总喜欢保持“清高”姿态;有的干部不愿走下“神坛”,接不到一点“地气”。殊不知我们的工作只有在逆耳忠言的警醒下和最大范围的群众评判下不断纠偏、逐步完善,才能走上正轨,才能越走越远。

    商家要想获得好评,就要虚心接受顾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市场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才能保证客流源源不断。而党员干部要想在群众中听到“好声音”,更要靠若谷虚怀的胸襟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取经,才能汲取群众的智慧,不断改进完善自身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由于站位不同、标准不一,干部与群众的评价往往也不相同。特别是一些实际工作,因为双方“预期”存在偏差,所以干部眼里的“政绩硕果”,在百姓看来却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最终结果,便是干部出了力、使了劲,百姓并不满意、甚至给予“差评”。

    在社会舆论中遭遇“差评”,让一些干部有种“很受伤”或“躺着中枪”的无奈感。但是平心而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检验一项工作是否“达标”,百姓的评判是最客观的依据。比如一项工程,如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造成了浪费,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百姓就有理由指责是“面子工程”。比如一项政策,如果在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征求民意,成为了“花架子”,没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百姓就有理由给予“差评”。所以,干部“不讨好”,原因不在群众,其实还在于自己。

    群众并非“差评师”,不会无端给予一名干部或一项工作“差评”。解决这一矛盾,关键要看工作的出发点——是不是真的把群众利益放在了心上;关键要看工作的落脚点——是不是真的给群众带去了好处和实惠。为此,干部必须多到基层倾听社情民意,深入群众掌握真实情况。面对群众的一时“误解”,干部们与其抱怨喊冤或置若罔闻,倒不如将其视为改进工作和促进自身转型的动力,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少一些“高高在上”,多一些“除民难、解民忧”的亲和力;少一些“冠冕堂皇”,多一些“公仆意识”,在为民服务中增进互信和理解,以此来减少群众的误解。
 
       法讯网微信订阅号:法讯独家(fxw_name)

  法讯网联系QQ/微信:350273444

  法讯网投稿信箱:chinafxw@qq.com

编辑:编辑部